6月30日,我校举行中高职衔接省级专项培训班举行结业典礼,副校长王小宁,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有关二级学院校企办主任及专业主任、参加培训的中职学校专业主任(骨干教师)参加典礼。

结业典礼现场
据悉,中高职衔接专项培训是根据《关于开展2016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高职衔接”专项培训工作的通知》(粤教继函〔2016〕3号)开展的省级专项培训,目的是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及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从初级到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重点围绕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专项培训的目标是进一步推进中、高职教育紧密衔接,实现中、高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深度融合。参加本次培训的有来自东莞理工学校、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的7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为期两个月。
东莞理工学校周晓龙老师作为参训教师代表作了发言,认为这次培训效果好、收获大,培训强化了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组织、质量把控等方面的系统认识,有利于增强中职教师知识转化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做好3+2对接专业的建设和更好地落实中高职衔接办学工作,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周晓龙表示,此次培训有的放矢,针对学员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培训中学员与指导老师一起探讨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并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专家讲座活动,并多次前往工业园区企业参观,就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展开讨论,积极参加公开课,了解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部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与实践技巧等。
我校教师代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任梁丰老师发言中表示,本次培训从学校到学院都高度重视,在培训期间学校和学院领导亲临培训现场对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学校、学院部分领导还亲自为培训学员上课,解读中高职衔接的相关工作政策,使学员对中高职衔接工作政策解读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标准修订、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修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监控体系有了深入的理解。培训采用集中面授和企业“跟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讲师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让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实践,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还安排到邻近工业园的相关企业进行交流、调研,让学员对企业的核心工作岗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开拓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思路。

颁发结业证书
结业典礼上,王小宁副校长亲自为参训学员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王小宁副校长在总结中表示,此次培训工作开展得到我校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做到计划周详、管理有序、教学严谨、效果突出,促进了参训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更新和师能提升,也为我校举办类似培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希望全体学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增强辐射功能;二是要切实把在河职院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真正消化吸收、提炼升华,应用到各自岗位工作中;三是要将所学转化成为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不断在本职岗位上取得新成绩。

培训结业典礼合影
学生摄影记者:陈绍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