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万象城(中国)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万象城(中国)> 正文

新闻中心采访青年创新大赛管理模拟项目冠军队

来源: 作者:通讯员:宣传部责任编辑:日期:2011-12-09点击:

12月2~4日,我校选手参加教育部主办的2011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获得管理模拟项目冠军。 12月6日,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就此事专门到校采访了相关师生,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河源日报、河源晚报、新浪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广播网、河源网等知名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夺冠消息。

同日,我校新闻中心就此事对“力城”团队及指导老师进行了专访。受访师生一致表示,此次获奖并非偶然,是多次参赛经验的积累,大学无地位高低之分,只要努力,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拿大赛冠军。

【给力自我 像长城般屹立不倒】

“你们的队名为什么要叫‘力城’,是否有什么隐喻?”,校园小记者在访前与伟强同学交流这个问题。他笑着说道:“2011年不是有个很流行的词语吗?‘给力’,我们则取了个‘力’字;祖国有长城,就是一个象征,取了个‘城’字,合起来就意义着给力团队,像长城般屹立不倒。其次也是为了团队能有个名字,准备上阵子5.6月份的时候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

【以平常心走进决赛】

据悉,此次管理模拟项目,全国共有1900多支队伍参加初赛,复赛各小组前三名进入半决赛;16队一组,各小组前2名进入总决赛(每小时决策一次,通讯比赛);18支队伍参加全国决赛得出冠军(深圳现场)。此次大赛四个项目共有3000多支队伍参赛,除了一个中学,我校是唯一一个大专进入全国决赛,其余均是本科以上的。

“我们没想过要冲刺冠军,更多的是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比赛”在谈及赛前准备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也是我们新闻中心成员的任伟强告诉记者,“力城”队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有一定的功底,所以在初赛复赛的压力较小。进到半决赛的时候,压力逐渐增大,比赛由我校的两个协会筹办,企业竞技模拟协会有12支队进入半决赛,而创业与企业管理协会(“力城”队所在的协会)只有“力城”队。

“去到深圳是有幻想过拿个冠亚季军的,但就想着能拿个第四第五也满意了”、“有什么好紧张的?我们是不错的!”。从初赛的平静心态到决赛的夺冠信念,“力城”队靠着技术和毅力步步前进,在与众多本科院校的竞争中力取第一。

【团队至上 ,听取每个人的意见】

据记者了解,虽然他们在参赛前就已经认识,但却是第一次合作。“力城”队五个人中,除了黄炜权同学是来自10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其他四位都是09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在参赛的过程中出现分歧是如何解决?”伟强同学对此表示深有感触,早在7月份去深职院参加沙盘比赛时没能很好地解决分歧问题,影响了团队比赛成绩而没能进入国赛。但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并综合分析,再把自己的建议说给其他成员听,说明可行性。

【分享获奖心情 诉说赛场感悟】

据悉,此次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奖、并奖状上盖的章是来自国家教育部的。同时,也是“力城”队从大一至大三参加的众多比赛中规模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比赛。

当记者问到获奖心情时,丹桂同学兴奋地抢着说要爆料领奖时的小插曲。“本来我们领奖的时候应该是主持人说,‘有请获奖选手上台’、然后音乐响起、进场,而我们的伟强同学则突然跑到最前边,我跟他说‘等一下’,可是他却立马跑上去了,等到我们上去的时候音乐才响起。”伟强同学说当时很激动,感觉自己在做梦,手脚一直抖,不敢相信拿冠军了,心平静不下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刘金涛透露,前阵子毕业旅游去桂林时还带了电脑去随时操作。在训练那段日子里,一天要完成很多任务。开始的时候一个人做两个账号,一个小时内做两个决策。伟强说:“他们就比较快一点,我每一次都要超过一个小时,他们每一次做完都要等我20分钟左右,有时候还要40分钟,他们挺有耐心的。”

伟强还说:“比赛让我们既赢得了友谊,又赢得了荣誉。当离开深圳的时候,想着大三毕业以后没机会参赛了,以后可能就没办法跟其他选手见面,有点伤感。”

【“金奖”传遍校园 微博连转喜讯】

获奖当天,团队未返校,记者便在微博上看到我校党委书记高仁泽发出两条获奖特大喜讯微博。

他们继续讲述到,那时候还没打加时赛的时候就已经第一名,等到加赛出来的时候还是第一。很激动,第一时间就告诉指导老师说拿冠军了。本次大赛的带队老师之一、工商学院副院长邓文博则将获奖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了校领导。高仁泽书记随后发出的两条喜讯微博即刻被我校学子迅速转载,他在微博中致“力城队”:“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你们在领奖台上的奖杯,而可能忽视你们长期训练时脚下涟涟的汗水。你们今天拥有的仅仅是管理模拟项目比赛的冠军,人生更有价值的是你们明天管理实践的冠军!”

高书记还总结,得奖是全市重视教育,也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还是河职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深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改革模式所取得的成功;同时锻炼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获奖团队中五个孩子皆来自农村,勤劳简朴,努力上进,有团队精神并注重细节,值得大家学习。

【赛前赛后 不忘感恩】

任伟强和刘金涛:邓文博老师这几年受到很多国内名牌大学的邀请,希望他做一些培训讲座。可他很专心指导我们,为此推掉了很多知名企业的邀请。老师充分信任我们,他之前直接和我们说:“半决赛见面!”言下之意是初赛复赛你们已经有足够实力了。比如说26号初赛,他就说27号见,他对我们充分信任。

徐丹桂:指导老师在平时都很严格的要求我们,当我们遇到问题他不会马上帮我们解决,而是留给我们思考,让我们讨论。

徐燕玲和黄炜权:曾苑老师在我们平时训练的时候,基本上后勤工作都是她在做,很细心的照顾我们,也很辛苦。

【放眼未来】

四个09级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就业方向问题。伟强和金涛表示毕业后一起合作跑业务。他们说:“凡是有什么招聘面试的都会过去取一下经。为以后做铺垫。这次比赛也获取了一些市场信息,懂得了一些市场规律。跑业务嘛,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市场有哪些需要。”

丹桂和燕玲则都想往销售方面发展,他们觉得要挑战自我,因为年轻需要锻炼,青春需要付出。

【获奖,并非偶然】

接受采访的指导老师邓文博指出,本次比赛意义深、影响大、效果好、规模大,获奖学子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展现了我校的教学成果。学生能在这样的一个国际性比赛中夺冠,一方面源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历年来参赛经验的积累。从08年开始就接触这样的比赛,经过几年积淀,无论是在校老师还是学生的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非偶然。

曾苑老师表示,学校现进行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此次获奖有很大的帮助。此类比赛促进了我校实验教学管理教育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加强学生的竞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对我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坚持,是夺取胜利的必要条件】

邓文博老师对在校的学子们提出:“坚持,是夺取胜利的必要条件!”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同学们就应积极地参加一些类似的技能竞赛,加入相关协会进行锻炼,进一步掌握管理的方法、技能,增强沟通和协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中要坚持训练,从小活动慢慢积累经验,这样在比赛中才能游刃有余,从而能够在强大竞争对手中获得优势。

曾苑老师也表示,我们得胜不傲、败不馁,团结向前,坚持到底

比赛前,邓文博老师为我校参赛学员进行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管理模拟项目相关知识培训。

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管理模拟决赛现场,这里云集了18支队伍。“力城”队经初赛、复赛,从19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金奖。

“力城”队成员:任伟强、刘金涛、徐丹桂、徐燕玲、黄炜权

12月6日下午,我校新闻中心采访青年创新大赛管理模拟项目冠军队。

“力城”队指导老师与五位成员于采访前合影留念,他们表示,荣誉来之不易,须时刻勤学、慎思、苦练、创新,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