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河职院“校园十星”颁奖典礼已完美落幕,今年最为闪亮的“十星”(爱心之星、诚信之星、文明之星、创业之星、励志之星、干部之星、技能之星、志愿之星、孝顺之星、学习之星)顺利诞生。
“十星”活动的评选旨在倡导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营造人人当榜样、人人争榜样、人人做榜样的良好的校园氛围;为进一步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建立新型德育教育模式和表彰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和宣传优秀学生典型,用先进典型感召人、激励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全面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我校每年的“校园十星”评选活动从当年3月份开始,经过个人申报,学院推荐,学生网络、短信投票,评审委员会集体评审等环节,最终选出十位在各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代表。
因为我志愿,所以我自豪
——“志愿之星”廖新龙专访
“志”和“愿”二字都有一颗心。若问世间什么最美,雾花之烂漫,秋叶之静美。若问世间什么最香,赠人玫瑰,留手余香。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私奉献,勤劳善良,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善良”的服务宗旨。虽然他们的外表很平凡,但是他们的行动却戴着光环。他们是青年志愿者,是弘扬道德风尚的先锋,是彰显城市文明的风景,是传播时代新风的使者。廖新龙就是这群人之中的一个发光体。
廖新龙,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12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校2015年度的“志愿之星”。作为一名班级宣传委员,他认真地完成学校领导老师及班级上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好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他始终遵守服务宗旨,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活动,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实现目标,享受忙碌与快乐
2012年10月,廖新龙加入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对他而言,能够遇见有相同爱好和目标的同学是一件值得谈上“幸运”的事情。然而,在这份工作的背后,承载的更多的是责任与辛劳。学习对学生而言固然是最重要的,这是他的观点。在大学里,他从事了两年半的志愿服务工作,期间任职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一年。他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要比学习时间多好几倍。为了保证效率以及肩负起会长的责任,他往往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处理矛盾。志愿服务的背后隐藏着人们看不见的忙碌与疲惫,但是志愿者的存在本身就是正能量,这股正能量影响着身边的人。相比付出的分量,廖新龙表示自己也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份乐于助人的热情,他累并快乐着。当他在志愿工作中感到疲惫的时候,是身边一起工作的伙伴,给予了他坚持的力量。
“我觉得过程的忙碌与快乐是值得去享受的。”
漫漫志愿路 你永远不会独行
比起众人关注,更多时候,志愿过程中的辛劳与疲惫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然而,陌生人给予他们的一个微笑或者大拇指竖起的“点赞”行为,就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全部理由了。就在廖新龙参加的一次迎新志愿活动中,当时大雨滂沱,一位大妈从车上走下来,他立马跑去为大妈撑伞并带领她到避雨处躲雨。身旁同伴的一句“你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触动了他的心。这件事再次被提起来的时候,廖新龙似乎又怀念起在青协的点滴工作经历。青协的各种活动,团队里的成员都会积极地参与,但是每当活动中参与的人员不齐全时,那么极有可能是他们在参加其他的志愿活动而无法过来参加。这也是他作为一名会长非常欣慰的一点。
此次获得“志愿之星”,他表示感到很荣幸。“两年多的志愿工作,如今想起,就像一眨眼的时间,但却给我留下了很多的记忆。获得志愿之星对我而言是一种肯定,也是一股动力。”他将坚持自己的感恩之心和热心,一直走下去。他也相信,这一条漫漫志愿路,自己永远不会独行。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在20年前,其次是现在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在20年前,其次是现在。”这是他用来提醒自己要做好当下事的座右铭。
两年半以来,他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迎新志愿工作、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等等。担任志愿者的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从他的事迹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品格,也启发大家要珍惜当下,认真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不要留下遗憾。
作为会长,他想告诉协会成员一句话:“青春是我们的名片,服务是我们的志愿,希望我们都能够坚持自己的志愿梦。”
文字:杨伟勇 潘美君 朱坚鹏